昨天第一次去参加了义工活动,我们去的是09年亲情交流活动的第二站——淳安左口乡中心小学。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赶公交去老杭报大楼集合,去的时候刚刚好规定时间7:30.平时我们可都是八九点钟起床都嫌早的人啊,呵呵。在杭报门口磨蹭了一会,去玉泉与外国学生的车会和,我们于8:45向淳安出发。一路上风景很美,高速的两边有很多植被完好的小山坡,还有成片成片的野花,当然也看到了千岛湖的一角,青山,绿水,湖面虚无缥缈,犹如仙境。中午11:20终于到达了我们左口乡中心小学,下车一看,跟想象中的乡村小学大相径庭!漂亮的新校舍,门前一片绿水,不要太爽啊!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就开始了此次活动。活动共分为三部分:亲子游戏,音乐课堂和趣味英语,三个课堂同时开展。我被安排在趣味英语小组。说实话,咱这英语,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口语和听力真不咋地。见到外国朋友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的,怕万一听不懂无法交流可咋办啊。事实证明,还好,呵呵,基本能听懂,可以让他们和小朋友们比较顺畅的交流。由于此次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事先并没有和他们讲好义工活动内容,午饭后他们又临时分的组,我还觉得有些担心万一没啥节目出现冷场怎么办。出乎意料,他们真的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开始,他们教了两首简单的儿歌,先在黑板上画出要讲的东西,一一英文标注讲解,比如一首BUS之歌,他们先画一辆公共汽车,标注人,轮子,雨刷的英文单词,教孩子们朗读,再教有关bus的这首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然,只有两首歌是不够的,他们又与孩子们做起了交流,但由于孩子们英文水平也不是很高,就从最简单的开始了,他们写下 “My name is ……”然后挨个向孩子们介绍自己,又让孩子们起来介绍自己。后面的教学活动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国朋友们的思路很活跃,而且比较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也相当热烈。
然而给我触动最大的还是课后的问卷调查。左口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问卷中有几个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你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心愿分别是什么,最大的烦恼大多数的学生要么回答父母吵架要么回答怕将来考不上大学,而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不要吵架,将来考上大学。其中一个男同学在填写父母姓名的时候问,是填以前的妈妈还是现在妈妈的姓名,说父母离婚了,最希望他们能够和好……他的成绩在班上是比较靠后的,问他上课认真听讲吗?他答不知不觉就会发呆。可能父母离异的影响吧。之前看着活泼开朗的孩子们,其实心里有这么多的烦恼和问题的。现在的留守儿童,他们并不缺少财务,他们很多人都有游戏机,爱玩电脑游戏,也有很多课外书,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的去关注他们的内心呢?像上面说的那么父母离异的同学,说是在上课发呆的时候,老师也只会对他进行批评。他们脆弱的心灵又有谁可以去呵护呢?!美国朋友的随行老师还特别向他们介绍了留守儿童的背景,说他们不像美国人一样,工作到哪里就全家搬到哪里,而是父母外出工作,而把孩子留在老家,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比较少。这可能也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吧。父母们也是迫于无奈,但给孩子们造成的伤害,是多少金钱也无法弥补的吧……我作为一个义工,一个局外人,又真正的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太渺小,根本无法改变什么,无法为他们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能这么默默的心疼的看着他们……
再来讲一下有关这次活动的组织方面一点个人看法。总体来讲,本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我个人认为在活动的组织方面,尚存在不少欠缺,很多方面事前没有考虑周全。比如说,就我们义工自身这个团体来讲,报名工作结束后,组织者并没有给我们交代清楚此次活动的具体行程和内容,很多义工在群里问,我们需要准备什么?说把人带上就好了,强烈的不满。我们在去淳安的路上才知道了具体的安排。我们参加这次活动,大家都是想把工作做好的。我们的组织者只是说请了有关各方面的专家人士,那我们义工究竟需要做些什么呢?还希望以后组织活动的时候能提前给大家一个详细的安排和要求,大家把该准备的都准备起来,不是我们不想事前做功课,是你们不给机会啊!还有一点呢,就是本次活动也算是外事活动,言语本来就不大通,竟然没有给他们安排一个向导,吃饭之前,大家各走各的,留他们在楼上不知所以,还好我们的青果同学比较聪明,让他们“Follow Me”,带他们去餐厅吃饭。饭后大家又都去了教室,让他们在餐厅外面,我们看没人管又带领他们过去教室那边,然后现问每个课堂在哪个教室,这个貌似都应该事先交代清楚的……
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这么点小小的感受和建议,呵呵,写下以资纪念,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我们中间来,心所系,爱所在,为社会公益尽微薄之力,也希望我们的活动可以越来越成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