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处贵州偏远山区的石阡城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惊艳的。
至今仍保留的传统酿酒作坊。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石阡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与石阡设府同一年修建,故称“府文庙”。明永乐十一年石阡设府,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宫制度。
安上了现代门牌的老街仍不失几千年的宁静。
跨越石阡河的启灵桥,南方的桥中心大多有这样的塔亭。
看石阡河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情。
在温泉大桥上遥望泉都大桥,听这两座桥的名字就知道石阡有什么特色了。
石阡县城是刚打造完成,包括来此的高速路也是2015年才通车的。为了脱贫,政府投入了上亿的旅游资金,其中包括石阡温泉。
站在石阡温泉大酒店的高处看县政府及其周围的华灯初上。
远处可以看见S25沿榕高速公路和S203安江高速公路的联络线。
石阡温泉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温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与其他地方的温泉相比,石阡有着独特传统的洗浴文化。这里的老百姓最爱泡温泉,泡温泉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当地人都会去温泉泡泡,就像成都的茶馆一样,大家一边泡着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
贵州省的扶贫资金并没有简单的分给百姓,而是用中国特色打造城市形象,希望这样的方式能比前者 眼光长远更有效果吧。
石阡温泉度假酒店环境不错,标准间298元包含温泉,冲淋也是温泉水,房价也是当地较高的酒店了,就是早餐简单了点。温泉分室内室外,温度不一,室外的种类多种多样。
沪昆铁路干线上的镇远古城人气比思南石阡旺得多了。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开始,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云贵高原上历史最悠久的名城。由于镇远地处湘黔驿道与沅江水路的交汇处,自古以来便是水陆交通的要冲,由湖广经贵州到达云南乃至缅甸、老挝、泰国、印度等国的古驿道就通过这里。首先去石屏山登高望远。
山脚下有一座炎帝庙。炎帝宫的正门上横挂着一块大红布,上面写着免费参观。跨进大门便有一导游迎了上来。很热情,询问来自何方,开点小玩笑,便开始介绍炎帝宫的历史和文化。摸摸塑料广告纸上的福字你就会得到福气。然后男导游又将我引到在正殿参拜炎帝,接着拜左边的太上老君,“按自己的心意,添些香油”。
就站在旁边一直等着你掏钱。就被领进了偏后殿,并在为了“吉祥”、为了“平安”、为了“健康”的语言背景下被告知不走回头路。这时候要是不拿钱出来,导游就不让你进最后的大殿了,问及原因,导游只是以少数民族风情来搪塞。
登山山顶,舞阳河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
舞阳河造就了镇远“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独特的“中国最大的太极城”美誉,也为镇远带来了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
苗疆长城被誉为“江南的塞外长城”,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人称:“屏山为城,舞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城墙全部由方正青石砌筑,在明朝时期,府城垣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长4多公里的镇远古城墙宛如一条天梯悬挂在群山之中。
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走过桥去对岸的青龙洞。
青龙洞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就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比如这千佛岩就是中元禅门上方的一块石灰华沉积巨石。
望星楼的底层群檐为围绕千佛岩的回廊,在楼上回望祝圣桥,巧遇一个奥地利游客,他玩的是2周的贵州深度游。
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此地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清嘉靖年间这里不仅增加了大量寺庙,而且有了宫室和书院建筑,后多有改扩建。
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
中元洞的摩崖石刻规模太小了。
最喜欢这样的青山绿水古建筑。
据说这里是张三丰得道成仙的地方。
雍乾时又增建了万寿宫等商业性会馆建筑及戏楼。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镇远古城都是那样的抚媚动人。
大河关码头,早年为渡口,明代改为码头。清代在此设厘金总局督办税务,所有途径商船必须缴纳厘金税,是出入滇黔水路航道的重要关卡。
镇远的古巷,巷中有巷、巷中有泉、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一副明清时代的生活情景。
山墙上的花纹非常独特。
严城无鼓角,山水自宫商。这是清代诗人陈夔龙的句子。因地制宜的青龙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一次感叹镇远美丽得不为人知,让我感觉如此的惊艳。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开云电子官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5-1 18:41 , Processed in 0.4840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