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子官网开云(中国)官方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尚] 60后爷爷打造大胆住宅:360°全屋透明,屋顶造浴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东佛山沙水村, 有一栋“大胆”的房子, 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看几眼, 它没有外墙, 且360度透明, 屋顶上还有一个大浴缸, 更令人意外的是, 屋主刘湛洪竟是一个60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36 | 只看该作者


2021年他找到设计师陈国栋, 提出想盖一栋 可以让祖孙三代共居的家。 没有遵循传统广式民居的青砖红瓦, 陈国栋用玻璃和铝合金网格做外立面, 建造了这栋360平方,高4层的家, 这栋房子不仅对刘湛洪有特别的意义, 也是整个村子的骄傲, “发动了村民们所有的智慧跟能力。”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37 | 只看该作者


这栋自建房不仅和周边传统民居大相径庭,更奇特的是——它没有外墙,360度全屋透明。一眼望去,人影若隐若现, 稍微走近两步,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屋内人的活动,家具摆设也看得真切,让我们不禁疑惑,在这个房子里如何生活?睡觉、上厕所能有隐私吗?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38 | 只看该作者


2021年,他开始在村里建造这栋“另类”的房子。他找到同为土生土长的广东设计师陈国栋,在了解了刘湛洪的诉求后,陈国栋提出了一个“全透明”方案。“刘叔是第一个接受我的方案的人,他说这个好,我完全想象不出来。” 陈国栋说道。


5#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39 | 只看该作者


整栋房子的外墙,采用透明的玻璃和铝合金网格。 “最早大家可能感觉好像很通透,担心隐私的问题,说,陈老师是不是太开放了?但实际上网格正面去看的时候,它是通透的,但侧一点,里头的玻璃其实有反射,映射进来周边的景象,这样在外面,人是不容易看到室内的,但室内看向室外是毫不费力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0 | 只看该作者


整栋房子下挖1米8,从竖向空间上进行错位。“以前邻里之间的房子就是窗户对着窗户,厕所对着厕所,更加没有隐私可言。”但现在有了视觉上的错位,隐私性反而增加了。 同时,设计师在内部植入了一个内嵌的盒子,“相当于一个小盒子套了一个大盒子”。需要休息的时候,只要将内部的小盒子关闭起来,外面则完全看不到内部。


7#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到居住的使用感,陈国栋选用了3公分厚度的隔音玻璃,只要关闭门窗,即使没有外墙,室内也可以保持安静。 玻璃与金属挂网间隔25公分,以便于隐藏所有管线,日常通过气压枪就可以清理外墙。 外挂的金属网不仅可以控制房屋的采光和空气流通,使房屋保持通透的状态,还回应了当下佛山大量生产加工金属网的地区特点。


8#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1 | 只看该作者


围绕着小盒子,形成环形楼梯,随着楼梯的旋转向上,可以从一楼客厅直达屋顶露台。楼梯的东南西北角设置了窗洞,做可推拉的窗,一打开便可形成穿堂风,实现室内气流的自循环。房子建造过程中,刘湛洪常常喝完早茶就到现场帮忙。“会有路过的人问我,点建造成咁样(为什么房子建成这样)?像个鸟笼子,我都邀请他们等完工后来家里坐坐,真实感受一下。” 刘湛洪说道。


9#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刘湛洪一家人横跨60后、90后、00后三代,生活经历、喜好反差大,如何在一栋房子内实现三代人的和谐共居,是陈国栋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不仅是没有外墙,也要打破人心里的墙壁,形成群居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负一层餐厅到顶楼露台,每一层的墙壁都做得通透,挖了七个洞。入户门一开,家人在浇花或者在做家务的时候,小朋友的头可以伸出去跟爷爷打招呼。二楼开了一些木窗户,一推开,头可以伸出来,“从竖向上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3 | 只看该作者


每一层的功能布局是灵活的,一家三代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负一楼是开放式厨房,儿子、女儿可以做菜,爷爷奶奶在一旁的内庭院弄弄花草。“刘叔在村里头也弄了一块地,每天去种田,他说这是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我们把部分植物移到室内来,也是延续他的生活习惯。”陈国栋说道。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4 | 只看该作者


二楼有个大通铺,白天把被子一收起来,是一个开敞的空间,小朋友们在这里游戏,大人在一旁可以看书,喝杯咖啡,三代人既可以独处又可以联通。晚上拉上门,变成半封闭空间,可以容纳一家人一起睡觉。天台是全家人纳凉的空间,可以供全家人在上面集会,家庭烧烤是刘湛洪最喜欢的活动。屋顶的浴缸是给他孙子、孙女准备的,夏天小朋友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玩水,登上踏台,还可以远眺到日落的美景。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最开始我也很好奇刘叔为什么要建一个这样的房子,他说想给家人在村里留下一个百年的房子,给小朋友留下三代人一起生活的记忆。”陈国栋说道。 每天晚餐前,刘湛洪会带着孙子、孙女顺着楼梯在屋里转转,和他们讲讲屋后老祠堂的来历,然后探出头,和左邻右舍倾偈(闲聊)一句“今天做了乜嘢饭”(今天做了什么饭)。


13#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5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刘湛洪盖这栋房子还有一个不曾和外人提及的原因。“我女儿丽珊从小一个人独立,大了去了美国,她是读广美毕业的,设计师陈老师也是,我想把他们广美的作品搬到我们农村里面,我很重视女儿,为她去建这个房子。” 和中国大多数父亲一样,刘湛洪对女儿的爱是“藏”着的。他向外人介绍起女儿是滔滔不绝的,但在女儿面前很多时候却是沉默的,连丽珊的哥哥都会忍不住“吐槽”,“成日背后念,当面又唔讲(当她面的时候又不说)”。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女儿从小喜欢艺术,刘湛洪就竭尽所能送她去学习,“那个时候我们两公婆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来送她去上课,周末就煲好汤送过去。后来她广美毕业去了美国留学,我们花16个小时到纽约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我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读书了,文化程度不高,但我很为我女儿骄傲的,这些年她读书、学艺术花了不少钱,都是我一分分赚来的辛苦钱,可我觉得很值得。”刘湛洪说道。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7 | 只看该作者


刘湛洪挑过砖,运过煤,走过买卖,1988年选择下海经商。“最艰苦的时候,我老婆在一个市场里面摆地摊卖衣服,我去珠海涤纶厂里,拉废料回来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回到家,天都黑透了,小孩子只能寄养在外婆家。”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7 | 只看该作者


这栋房子不仅对刘湛洪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也是整个村子的骄傲。“发动了村民们所有的智慧跟能力。” 天台的水磨石是由工厂里做保安的大爷手工刷制的,“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曾在施工队待过,60多岁了,刷得比工人做得还要好”。外挂的铝合金网格支架则是由村里开餐厅的小哥帮忙拧上的螺丝。


17#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1:48 | 只看该作者


外立面每一块玻璃重达一千公斤,因为楼间距过小,无法使用吊机。最后是十几个村民一起一块块搬过来,直接手工安装,“非常猛的”。 “不仅如此,建房子所有的材料,都是村里周边几个镇的工厂提供的,而且都是小厂,不是大厂,里面也就有五六台机器。这栋房子仿佛一个平台,串联了村子周边的中小型工厂 。” 刘湛洪说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开云电子官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21:51 , Processed in 0.3772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