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0| 29
|
[绿色电车] 【巴家首发】旁眼看“25路空放事件”-----小谈杭州公交之和谐发展 |
作者: K8 核稿:U2 本小文以“25路空放事件”为契机,从我市公交一些存在的问题、可供解决的方法等方面探讨杭州公交和谐发展之路。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抛砖引玉,诚邀广大公共交通工作者、参与者以及网友们的讨论,为我市公交献计献策,推动杭州公交跨越式的和谐发展。也希望通过此文,引发公交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考,使资深管理者能放下包袱,积极进行公交改革;让中青年管理者能开拓思路,创新工作,以打造廉洁、公正、专业、和谐的杭州公交集团。限于笔者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海涵。 事件回放: 10月底11月初,有不少关心25路公交车的网友们经常发现不少25路公交车在非高峰时间放空车,存在“跑公里数”的嫌疑。有些热心网友细心地记录下了空放车辆的发现时间和地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致发现了部分空调25路车为完成每月公里数指标而空载跑公里的不正常现象。 事件在巴士之家开云(中国)官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事隔不久,公交一公司委托网友luck1111对大家的质疑予以了官方回应:认定K25路确实有个别车辆在平峰区间掉头。同时又未有效地监督和监控好区间车辆的实际载客情况,极个别司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未有效载客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已对相关车队和责任人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同时,也责令客运部门加大对线路营运情况的监控,坚决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至此,事件应该算是圆满得到解决了。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首先是网友们的监督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是一公司领导层负责任的快速处理以及不包庇不袒护的态度值得大家肯定,相比较其它公交分公司而言,一公司的管理者敢为人先地直面问题,确实令广大网友欣赏不已。 思考: 但是的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有没有接着往下想几个问题: ——司机为什么要空车跑公里? ——司机怎么实现空车跑公里的? ——如何防止司机空车跑公里的现象再度发生? 依笔者的观点来看,空车运凳子应该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上下午司机正常交接班那么简单吧?在巴家里混的网友门可都不是菜鸟,对公交的熟知程度有些甚至比车队领导还要多得多,用这种相对冠冕堂皇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只能是就事而事,解决得了这次问题而解决不了下次问题。所以请允许笔者对此事开膛剖肚,进行一些分析。 其它不多说,笔者只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比较重要:第一,上下午按时交接班的需要;第二,司机跑公里完成任务以及站员放足班次的需要。再完整跑一圈交接班就来不及了,但是司机又不能提早下班而不继续跑,这样会完不成公里数,站员也会因为班次放不足而影响考核,那么站员安排放区间班次,或者司机自行发挥空载调头跑公里就变得不足为奇,这样就可以实现班次放足、公里跑进、正常交接班的“大好局面”。所以说,针对这个事件而仅仅制裁站员和司机就有点不公平。他们或许只是公交管理制度缺陷的牺牲品,他们充其量只是狡黠地钻了公司制度漏洞的空子。为什么跑空车的现象“满足”了公交制度的要求而浪费了宝贵的人力、油费等资源且牺牲了乘客的基本利益呢?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的缺陷!某些大线路(注:以下出现的线路或者现象请勿对号入座,本人仅指整个公交集团都存在的普遍问题非指一公司或者25路单条线路)一个上午班或者一个下午班计划数要跑4圈到5圈,单圈正常跑一般就需要1.5-2小时左右,碰到高峰那自然是更加不够,面对这样公司制定的计划还就真能安排给司机?这谁都知道完不成的任务下发下去还有意呢么?满足乘客的乘车需求不是简简单单给司机加几圈就可以解决的,按照这个算法,那“希特勒早已统治全世啦。”(引自朱总理在某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当然我们也知道计划不是那么好安排的,主要问题在于公交集团形成了管理者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制定了规则而直接予以执行的这种制度,对于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或者说某些改革,我可能没有异议,但是管理者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制定了规则是否符合事实?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一线员工的赞同?这些恰恰是最关系到执行效果的问题却被公交管理者们却忽略了。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不少政府部分都在积极革新,扩大决策透明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文性。公交集团是不是也应该做到?关系到广大一线司机员工的重大制度、任务、要求,在执行之前制定之时是否应该切切实实征求广大司机和站员们的意见?合理的可以采纳,不合理的可以作为管理层决策时的提醒,同时为自己的制度做些相应的解释工作解决一些员工的不解和不认同。所以公交集团制定的各项措施或者要求其效果都取决与决策者本人或团队的水平:决策者水平高的人制定的规章更具有科学性,所产生的效果就比较好;水平有限的管理者就会出现司机怨声载道、怨恨矛盾增加等现象。决策所产生的效果的不确定性是必然的,而事实上公交集团现有的很多制度规章要求却让广大司机、站员和维修人员等一线员工相当不满,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制度规章和要求确实值得斟酌商榷和需要改进,而据笔者所知,公交集团并没有类似这种发现问题进行自我改进的工作机制,所以也就产生了司机员工有诉求自己向上反映没效果反而乘客一个投诉来的有用的怪异现象。所以公交集团在科学决策上狠下工夫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利益。笔者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之前虚心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所制定出来的制度规章更能得到多数员工的理解和拥护,执行起来效果才能更好。只要员工们真心去执行了,又何需广大网友们费神费心地去监督呢?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站员的配合。站员给的区间调度指令在执行中给司机有了钻空子的地步,但站员会不知情吗?就算不是站员怂恿,但车辆靠不靠站的情形,站员在电脑上看得再清楚不过了;二是公交自身监督机机制的缺失。除了站员监督司机是否落实外,车队对这么多区间车就没有让路上的检查人员碰到过?巡视车难道也没有发现过?是服务监督人员工作的不认真还是他们有了选择化的工作模式? 针对第三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人”的问题。一是教育人的问题,也就是做“人”的工作,管理者有没有走群众路线;二是处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罚钱并让员工的仇视和怒火更加旺盛? 目前公交内部各项规章繁多,处罚力度可谓空前绝后,动不动就是几百几百的,咱们的司机员工一个月收入才多少?大多数也就3000元左右,这样罚人家的钱从制度上说没错,但这个合理吗?是不是剥削得太重了?我们来数数看,司机违章被罚款,有多少受过车队领导面对面交流,给予教育帮助的呢?似乎更多的是车队领导严厉的批评和责怪:“某某某,你怎么又违章了?怎么又被投诉了?在开什么车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次次违章后循循善诱的教导而是罚款和责怪,你说有谁会不认为公交集团就是为罚款而罚款呢?所谓罚款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的话真该让某些人见鬼去吧。公交的管理者们面对司机一次次有意或者无意的违章是否应该做到一次次的细心教导呢?帮助司机分析违章的原因、注意的事项和今后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并附以适当的经济处罚或者其他方式让其记住违章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是比一次次严厉的处罚来的更有效果更能解决问题呢?做人的思想工作----这项工作很烦琐很艰难,需要管理者高超的管理艺术和极大的耐心,但这恰恰是我们的管理者最应该做的。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已经有不少的车队管理层重视这个问题,因此有不少群众工作做的好的典型管理者得到了广大司机的认可和拥护,但这只是百花丛中一点绿还远远的不够,而且很多采取的方式还太官方,这需要切实深入到司机们之中去。什么是群众工作?这个就是!只有一次次微笑耐心的工作,才能化解司机们心中的不解和怨恨,才能减少司机一次次的违章行为,即使在缺少科技监督和人员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让我们可爱的司机朋友们真正用心去遵章守规服务大家。当然不可能百分百解决问题,但是这会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没有教育的处罚那就是剥削!认真主动的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车队、公司管理者的作用,服务广大司机员工,实现廉洁、公正、专业、和谐的杭州公交发展。公交的主人们,你们是不是该行动了呢? [ 本帖最后由 K8 于 2009-11-15 22:17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开云电子官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5-2 05:01 , Processed in 0.4201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