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子官网开云(中国)官方
标题: 【重走川滇省,初探成昆线】第一章:大渡河边的铁路【编辑完成,欢迎继续捧场】 [打印本页]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1
标题: 【重走川滇省,初探成昆线】第一章:大渡河边的铁路【编辑完成,欢迎继续捧场】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2:19 编辑
[attach]3767778[/attach]
乌斯河镇附近的成昆铁路大渡河铁桥,主跨144米。她在保证列车通行的同时,也兼顾两岸居民来往。
序章 | 从杭州开始的旅程 |  |
第一章 | 大渡河边的铁路 |  |
第二章 | 翻越成昆最高峰 |  |
第三章 | 西昌: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  |
第四章 | 安宁河谷好风光 |  |
第五章 | 山城攀枝花 |  |
第六章 | 展线!展线! |  |
第七章 | 快速略过的成昆最南段 |  |
尾声 | 回味百年昆河线 |  |
注:章节名为暂名,不排除调整的可能。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2:23 编辑
注1:本章中涉及铁路隧道、桥梁、展线的名称等专用名词均用斜体标注,可选择性阅读。
注2:大力感谢@蜡笔晓清的一同出行及照片提供,详见每张照片右下角署名。
注3:所有老资料图、翻拍文件图版权归原作者、出版社所有,表示感谢。文中都以引用形式标出。
第一章:大渡河边的铁路
于是话不多说,开始成昆线的行程。注意,这篇是第一章,阅读前推荐先看《序章:从杭州开始的旅程》。
D2(10月1日)成都-关村坝-汉源-普雄
[attach]3768971[/attach]
本来今天的行程是要拆开成2天的,后来由于同伴不得不在10月7日赶回无锡,在出发临时调整,用当晚的K165次临时代替了次日的5619次。这也算是旅程的一个小遗憾吧。
这张图是10月1日走过的成昆线上的较大车站。
[attach]3768694[/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0:07 编辑
序章里对成昆铁路做了初步的介绍~这里对线路走向再进行图解说明,以便大家有一个直观感受。(图片为翻拍资料并拼接,体积较大,打开请耐心等待,可以放大浏览)(还有拼接渣技术,不要吐槽……)
成昆铁路线路图(官方版):[attach]3769350[/attach]
铁路由海拔5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逆大渡河、牛日河而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木拉达隧道后,沿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再溯龙川江上行至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全线有700多公里穿过西南和滇北山地。
[attach]3769419[/attach]
为克服地势起伏的巨大高差,尽量取得较大的运输能力,经比较研究后,采用长隧道、加力坡和适当展线相结合的办法,在乃托、乐武、韩都路、两河口、六渡河、巴格勒、法拉等作了7处盘山展线。
[attach]3769347[/attach]
为避开严重不良地质和在不良地质地段选择较好的位置通过,线路13次跨越牛日河,3次跨孙水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16次跨旧庄河,5次跨越螳螂川。
[attach]3769363[/attach]
全线除昆明、成都外,共设车站122个。其中区段站5个,中间站57个,会让站60个。站内有大中桥隧的有42个,因而全线有双线和多线桥梁87座,双线和部分双线隧道20座。
[attach]3769348[/attach]
——摘自《成昆铁路》各册,人民铁道出版社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3 22:10 编辑
夜色中的成都(北)站依然繁忙……她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枢纽站,当地人似乎习惯称之为火车北站,就像杭州人喜欢叫城站一样……不过连地铁都叫火车北站……额,还是存在着误导的吧(突然想起杭州地铁似乎也叫“城站”……赶紧闭嘴吧……没资格说别的城市……)
[attach]3768805[/attach]
尽管在无锡已经取票,我们还是到了售票大厅转转。5点左右,售票大厅依然人头攒动。
[attach]3768804[/attach]
车站大盘显示着车次余票……突然发现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在窗口购票了……最多是改签。
[attach]3768812[/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3 22:25 编辑
成都站的进站程序很严格……先是在广场上有个实名制的核对信息区,再是安检,候车室再检票,最后列车员车厢门口最后复核……
我们在第一关就遭遇了奇怪的眼神……后来才知道原因:
1、我们使用的是此处少见的蓝磁卡票;
2、成局内此车无需实名制,我们的票却是实名售出的;
3、成局内此车不售对号票(这个不确定,至少看到的都是无座),我们却是对号的硬卧代座……
这是成都站广场上的城际列车专用进站口……其实我觉得这玩意儿还是很有必要的……城际间穿梭本来就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进出站要再额外花掉10+甚至20+分钟,那大大削弱铁路竞争力……
[attach]3769430[/attach]
这里是通过第一道身份核对手续和安检后来到的大厅……几乎没人~
迅速寻找后发现,我们的车在2楼的3号候车室……
[attach]376942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3 22:30 编辑
上了2层,发现5619次已经快停止检票了……啊,说明我旅程中的第4趟车依然不用候车。[attach]3769438[/attach]
又长又空的进站通道……我们是10月1日5619的最后两个检票进站的乘客~
[attach]3769439[/attach]
我们正暗自窃喜时间利用恰到好处,却不知悲惨的事实即将迎接着我们……
[attach]376943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3 10:50 编辑
下到站台以后,我们很自然的就朝票面所示的1号车前进。我们在5:57分登上了1号车。1号车原来应该是宿营车,现在用于硬卧代座。该车编组客运车厢12节,1节YW,11节YZ,22型,22B型的都有,据说还常年欠编两节硬座,另外列尾还挂UZ和XL各一。
然后我们就杯具了……自然,我们的座位被占了,理论无果。找列车员也表示随便坐,他们不管……{:soso_e105:}好吧,我们就很傻很天真的穿行在列车中寻找空座。列车其实每节车厢乘客都在50人左右,但很多人躺倒占座,而且不是很想坐在那些非常粗犷(好吧就用这个词代替,其实大家都懂的)的当地村民身旁,而且我们还妄想靠窗,所以要找到两个人的座位还真不容易。于是凭掌握的知识开始“以貌取人”╮(╯▽╰)╭,推测乘客下车地点。{:soso_e151:}
因为发车时间早,而且各站停车,所以一般只有前往小站或近途乘客会从成都乘坐。而前往远途大城镇的乘客,大都不会选择此趟列车,有时间更好、后发先至的快车。所以只要找衣着像大城市里来的,肯定乘不远,一般最多乘到彭山、眉山、乐山、峨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3号车厢看到两个靠窗坐着,衣着亮丽的女生……经询问得知,她们是北京K817硬座过来,去峨眉山玩的,汽车票全部售罄,才被迫选择5619前往峨眉。哦也~我们于是就坐在靠通道侧,等候峨眉站的到来。{:soso_e113:}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0:09 编辑
因为列车6点开车,成都那边天要7点才会逐渐变亮,开车那段没法拍照……
7点多了,列车在双流上了好几百人,座位坐的满满当当的,也没拍照……
再往下,途径四川盆地南片~风景没啥好看的,也没拍照……
后来,列车要经过岷江大桥了,拿出相机……发现……尼玛我们坐在靠走廊的位置……拍个毛啊……
再后来……车厢内人越来越多,乌烟瘴气的……我们在头昏脑胀中了解到了我们这里3+3座位,2个到峨眉下,1个到马村下,1个从双流上的老大娘到甘洛。好吧总算还有希望。
好吧~用下面两层楼分享下这段成都——峨眉的旅程。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12:49 编辑
成都站出发……列车在第一站双流时就已晚点10分钟……这可不是好兆头……
[attach]3769541[/attach](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这是成昆线从成都站引出的路线~
但当天似乎并不是这么行走的……凭我的记忆,当时似乎是从成都站西侧出站,绕了西环一圈后进入成昆主线的……可能和南站在修有关……如果有了解的同学不妨说说,我就这里记忆有点混乱……
这段区域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岷江大桥……虽然只是一座很普通的桥,长度为407.6米~不过岷江也算是长江最主要的支流水系之一了,上游的都江堰也被人们所熟知。(图中所示就是岷江大桥)
[attach]3769542[/attach]
(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此段车上不停的上人,非常拥挤。到彭山眉山,不仅没下几个,倒是上车了无数。好在我们是03号车厢,大部分时候都停在站台偏前,上车人数已经较少。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1 22:4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12:50 编辑
眉山——峨眉这段中最大的看点是青衣江大桥。
[attach]3769548[/attach]
(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青衣江特大桥是现在成昆铁路最长的桥梁,建成于1973年。由于开工时对青衣江洪水和扇形河段估计不足,原先的老桥已有严重的安全隐患。老桥是以三座短桥的形式过漫滩和青衣江,加固补救困难,故另造新桥,直接通过青衣江。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青衣江已筑起堤防,原先漫滩的范围是从新老线分开的地方到汇合的地方,有现在3倍宽)
[attach]3769547[/attach](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虽然没有照片,但老桥在车上清晰可见,一个个桥墩伫立在江中。
这段路上,我们座位中有个人在马村下车……他表示9月30日没挤上车,只好搭今天1日的5619回家……
顺便八卦一下……有名的生僻字车站“氵鲜滩”和“思濛”就在这个区间内,虽然是小站,但上车的人也超多……
好……下一贴开始就是久违的照片了……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3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4 23:03 编辑
终于坐到窗边,不过是倒座,并且对面的人怕冷,不能把窗户开得太大……哎~
折腾完已经快到燕岗车站了。
[attach]3770105[/attach]
(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燕岗是成昆线上五个区段站之一,是峨眉机务段的所在地,虽然离峨眉很近,只有4km,但仍然是个大站,尤其是货运。
[attach]3770075[/attach]
燕岗——九里之间是四川盆地最南端了,这里种植着大量庄稼。
[attach]3770074[/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4 22:38 编辑
终于看到列车的车头车尾了……这一段列车沿途的树很多……并且天气越来越糟,开始飘雨了……
[attach]3770138[/attach]
能欣赏到雨中的天府之国也是很不错的~O(∩_∩)O~
[attach]377013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4 22:46 编辑
九里车站到了……一个标准的小站……这站上车的人开始减少。毕竟这里出发的人前往成都方向更常见。
[attach]3770176[/attach]
不过车厢内已经拥挤不堪……很多人坐在了椅子背上,这样硬座可以多坐一排……
同时,座椅下方也挤满了人……对,是座椅下方。
值得一提的是,整趟车只有一辆官方推车在叫卖香烟啤酒饮料……但与此同时,至少有10多位民间商贩在穿梭叫卖当地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从挂饰,银器,到玩具手机护套,再到包装食品、各种糕点,甚至还有卤味(2块钱一大块鸡肉{:soso_e120:})……
[attach]377017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12:43 编辑
成昆线在成都——九里区间无隧道,也就是说从九里开始,就不停的会有隧道出现在面前。隧-1的名字叫做隆槽一号隧道,长247米,是成昆线最北端的第一个隧道。[attach]3770181[/attach]
(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列车经过5个隧道后,便行驶在了大渡河北岸的山坡上。
雨中的大渡河显出一种朦胧美。
[attach]3770180[/attach]
沙湾车站内拍摄到长286.35米的谷架大桥。
沙湾车站所在地是沙湾区的中心地段(从上面的GE图也看得出),此站客流自然汹涌。
另外,著名文人郭沫若也是沙湾人~
[attach]377017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4 23:29 编辑
从沙湾开始,铁路开始抬升,为翻越百家岭做好准备,路线也更为曲折。[attach]3770186[/attach]
(此地图左侧为正北方向)
离地面已经很高了……远处疑似某水泥厂的传送带。
[attach]3770187[/attach]
铁路从很高的地方跨越一条小溪流。期间一直是桥隧相连。
[attach]3770185[/attach]
这是从车上眺望大渡河~每次拍照,似乎都有铁塔来凑热闹╮(╯▽╰)╭
[attach]3770208[/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1-1 22:10 编辑
轸溪车站到了……这个车站虽然在大渡河边,但高度已经高出很多了。从上面地图看出,轸溪车站处在一个半径很小的弯道上,而且弯道内侧是山,外侧是站房。
运营初期,此站视线受遮挡,接发车困难,而大车也常看错信号所在股道,造成不必要停车,常照成晚点……现在有所改善。
一位站在站牌边上兜售零食矿泉水的婆婆。
[attach]3770214[/attach]
婆婆走后,来了位车站的工作人员,准备发车。小站里的站员,真不容易。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弯道车站的弊端,由几位工作人员接力打信号来确认列车上客完毕,这位工作人员站在3号车的位置……
[attach]3770213[/attach]
轸溪站的昆明端,有一个小小的烈士墓园,是徐文科烈士安葬的地方。
成昆线沿线有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数十个……无不述说着修建这条铁路的艰辛。
1965年9月3日下午4点,徐文科同战友一起进隧道施工,突然,一声巨响,严重的大塌方发生了。徐文科和周围几个战士不幸被碎石和支撑木紧紧压住。被压倒的徐文科脸和嘴流着鲜血,木头和石块埋过他的腰部,双臂被支撑木死死卡住,全身不能动。在这生与死的紧急时刻,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战友。徐文科以钢铁般的意志忍着剧痛,对抢救自已的战友说:“别管我,快出去,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不要为了抢救我而牺牲。”随后,大塌方又来了,碎石埋过徐文科胸部。徐文科牺牲了,他为建设祖国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节选自乐山新闻网
[attach]377021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0:49 编辑
列车出了轸溪车站后就开始向东转,穿越百家岭。从地图上看,铁路并没有沿大渡河绕弯,而是截弯取直,缩短里程也减少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
[attach]3770782[/attach]
这站途中看不到大渡河……纯山区景观。
虽然是山区,当地农民还是平整出大片的梯田进行耕种。
[attach]3770220[/attach]
山区中孤零零的小屋
[attach]377021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09:03 编辑
在进入百家岭隧道前通过的一处近年来新修建的棚洞。
棚洞是明洞的一种,明洞在预防坍方、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良好的作用,成昆线上多用来遮拦危石、支挡滑坡、引渡泥石流及水沟。
[attach]3770223[/attach]
通过了2046.6米的百家岭隧道后,地势开始下降。
[attach]3770224[/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00:40 编辑
进入刘沟车站前不得不说一说刘沟支线展线遗址。刘沟支线展线是和成昆铁路同时修建的,用于修建龚嘴水库。为方便把建筑材料从离河较高的铁路运下,故作了一条“人”字形展线。如今电站早已修好,此条展线也已拆除,只剩两排桥墩在诉说着历史。
[attach]3770226[/attach]
下面的图片就是当年的刘沟支线展线。右侧的大桥也就是我上面照片拍摄的桥称为白石溪2号桥,长322.95米。
当时就是这样把建材从成昆铁路正线运送至临河的施工工地的。
[attach]3770227[/attach]——图片选自《成昆铁路画册》
刘沟车站到了……车站护坡的下方仍然是展线遗址……再往上游就是龚嘴水库了。
[attach]377022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0:58 编辑
刘沟站发车,铁路便向北转去,即将可以看到的是龚嘴电站。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清大坝位置。
[attach]3770784[/attach]
从车窗向外眺望,可以依稀看见龚嘴电站的大坝。上楼提到的刘沟支线展线就是经过迂回后降低到坝底的高度的。
[attach]3770785[/attach]
已经在大坝上游,可以看到库区的水十分平静。前方的桥梁是长448.84米的泉水河大桥。
[attach]377078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0:14 编辑
这是水库中间的岛……可惜有棵小树冒出来抢了下镜头。
[attach]3770795[/attach]
列车驶上泉水河大桥,对面的山坡是拍车圣地。
此处曲线半径350米左右,是成昆全线最小的之一,外加有山有水,拍车效果十分不错。
[attach]377079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1:41 编辑
在桥上,水库风光一览无余……像一幅画一般……[attach]3770801[/attach]
向后看去,列车尾部仍在桥上。后方的大山已经在云雾之中了~
[attach]3770799[/attach]
通过了大桥,马上就要进入代湾车站了。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1:39 编辑
[attach]3770810[/attach]
代湾站的站房是靠山的……而且有四条股道。出站信号开放……列车扭曲着出站了……
[attach]3770811[/attach]
这个区间内,铁路依上傍水,紧贴大渡河行走,风景真心赞~
这里铁路离水面很近,当初修建时考虑到了龚嘴电站,设计时就抬高铁路,避免被淹没。注意到大渡河这一段的漩涡特别多,据说这是下一个车站杨璇得名的原因~
[attach]377080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1:28 编辑
还是沿着大渡河行走,一路都是曲线,很少有笔直的线路。[attach]3770816[/attach]
对面的山顶已经被云雾吞没……近在咫尺却看不清山顶的山感觉好神秘。
[attach]377081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1:38 编辑
对面山坡上的住户……住在这里出行一定很不便吧……[attach]3770820[/attach]
列车正在通过168.9米长的羊子岩棚洞,这是成昆线当时修建的比较长的独立棚洞了。
从河对岸看,列车就像通过一条沿河的走廊一般……
[attach]3770821[/attach]
杨璇车站到了。站台上的村民见到列车停下,迅速一人举着一个泡沫盒在卖当地特色的盒饭(XX饭,忘记名称了)。本来想买一份尝尝当地特色的……结果一犹豫,居然已经售罄……看来车上车下都是有备而来的啊……呵呵~
PS:好久没有见到绿皮车到站随意叫卖的场景了,有点怀念~红皮蓝皮窗户都开不了的说~
[attach]377081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2:04 编辑
杨漩出发……杨漩是沙湾区的最后一站,前面即将进入的是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境内。
[attach]3770849[/attach]
途中经过的一个小水库~水库中岛上的人家,真正的世外桃源。这只是一个码头哦,房子还在山上呢~[attach]3770847[/attach]
列车穿过1960.6米的鸭子池隧道,列尾刚出隧道。
绿皮列车已经和山的颜色融为一体了,和谐的场景……
[attach]377084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2:07 编辑
共和车站到了……远远望去,站内停着一列等待会让的货车。[attach]3770858[/attach]
共和车站的站房……门口堆着一大堆换下来的木枕木。
[attach]377085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4 22:3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2:16 编辑
共和站出站后,大渡河开始向南拐弯。从地图上看出,大渡河在此处画了一个标准的S……[attach]3770874[/attach]
途径一支流汇入大渡河,清澈的支流和浑浊的大渡河形成一条分界线……
[attach]3770875[/attach]
本想拍窗外的,结果却拍车了车窗……这绿皮车已经在此服役了多久了啊,饱经风霜。
[attach]377087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5 22: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2:33 编辑
峨边站所在地是峨边彝族自治县的中心地段,货场的规模也较大。
[attach]3770880[/attach]
峨边站的站牌来秀一下~因为是彝族自治县,站牌上也出现了彝文……
[attach]3770879[/attach]
峨边虽然是县城,但也只有一对快车停靠此站,而且还是深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悲惨的。
连慢车都有如此客流……
[attach]377088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5 22: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3:07 编辑
过了峨边车站,就进入了大渡河峡谷……成昆铁路彻底沦为地下铁……除了车站还大部分露在外面,其他基本全在隧道了。这个区间共有隧道8座,描出的是最长的3座。
大渡河峡谷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接壤部位,总面积约404平方公里。属典型的河流侵蚀谷峡谷地貌,长约26公里,谷宽70至150米,局部小于50米,落差1000至1500米,最大谷深2600米,为长江三峡的一倍、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860米,气势雄伟。——from度娘百科
[attach]3770914[/attach]
峨边车站内还有个看点,就是这个横跨三线的泥石流渡槽。这个渡槽连接着泥石流沟,在雨天时将流下的雨水和部分落石引入河中,保护铁路免受灾害。虽然成昆线渡槽有不少,车站内的还是比较少见的。(更正下,此照片是在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拍摄的,照片下面地点手滑标错了,不改图了╮(╯▽╰)╭)
[attach]3770932[/attach]
离开了峨边车站,马上进入的是长1127米的沙坪一号隧道,由于起步速度很慢,这个1千米多的隧道走了好久才出来。
出站后可以看到峨边县城的一座跨大渡河的大桥~
[attach]3770912[/attach]
这里是赵坪棚洞,能在隧道中继续看景~{:soso_e113:}
紧接着这货的就是长3253米的赵坪一号隧道。
[attach]3770913[/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5 22: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3:00 编辑
对面的山势也很险峻……大渡河峡谷正在慢慢展现她的魅力[attach]3770929[/attach]
通过了黄果坪三号隧道和黄果坪二号隧道之后,到达了柏村车站。
这里已经不再是峨边自治县,已经进入了金口河区的地界。站牌上的彝文已经不见了……
[attach]3770931[/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5 22: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3:13 编辑
继续前进在大峡谷北岸的山洞中……这个区段有4个800米以上隧道……偷懒不画了[attach]3770962[/attach]
这座桥……我其实很想上去走一下……
[attach]3770960[/attach]
对面的公路也不容易,在山体上开了个洞
[attach]3770961[/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5 22: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5 23:16 编辑
河对岸这种垂直的峭壁越来越多了……[attach]3770966[/attach]
大渡河咆哮着穿行其间……
[attach]3770964[/attach]
一座通向对岸的公路桥~刚才的那条路到我们这边来了~
[attach]377096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5 22: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3:52 编辑
金口河车站到了~车站坐落在两座三线大桥上:金口河1号三线大桥(278.78m)和金口河2号三线大桥(192.63m)。其中金口河1号大桥是国内率先使用钢筋混凝土柔性桥墩的桥梁。这种设计节省了工程量,使桥墩轻型化,同时克服了列车制动力对桥墩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实我也不大清楚具体咋样╮(╯▽╰)╭,但在当时应该是很厉害的样子……)金口河一带悬崖绝壁,江河沟涧交错,几乎无一寸平地,而按照铁路站区的设置,又必须在近邻设一车站,以便列车交汇。勘测时选择了几处地方,或因工程浩大,移山填河,或因地址复杂,岩层断裂滑坡,不宜修建车站,最后才决定摆在这里。在山水紧逼的深谷上,巧妙地修建了一座车站大桥。由于大桥长达二百四十多米,上面要铺设三股(六根)轨道,负荷力重,又是曲线,修建时采用了一种新技术——“柔性敦”。这是我国第一座采用柔性敦的桥梁,也是我国在桥梁上建成的第一座“空中车站”。
[attach]3770968[/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0:53 编辑
这个区间的关村坝隧道是成昆线最成功的截弯取直的例子之一。
若线路沿河,有许多小半径曲线,地质问题多。现在用一6107米隧道通过,比沿河方案缩短约10km,减少1个车站和25个曲线,开通后行车条件好,节省大量运营费用。——节选自《成昆铁路》2
[attach]3771462[/attach]
这是快进入关村坝隧道前的关村坝棚洞。棚洞横跨双线,沿河的一条是专用线。
[attach]3771465[/attach]
行驶在棚洞中。注意观察,右侧列车前方的洞口(刷着竖向的标语)即为原长6107米的关村坝隧道。
左侧线路为专用线,不进入关村坝隧道。疑似通向金口河城区方向。隧道口的标语除了当时刷的各种万岁外,两侧还各有一条:
左侧写:隧道工人意志坚,千斤重担咱敢担。走遍天下修铁路,挥手打穿万重山。
右侧写:风枪一杆、胸怀宇宙,险山恶水只等闲,天下何处是难关。
[attach]3771463[/attach]
当时修建此隧道时,创造了双口月成洞各超百米的纪录,中央还特地发来贺电,这也是唯一一条获得此待遇的铁路隧道。
在1965至1966年间,彭德怀、贺龙、李井泉、吕正操、程子华、郭维城、华罗庚等领导曾亲临过关村坝隧道指挥工作。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0:57 编辑
穿过了成昆第二长隧——关村坝隧道,就到了著名的小站,关村坝,我们下车的地方。我们的车厢太靠前,因此没有能轮到使用站台。且下车方向是小半径外道的外侧,列车倾斜严重~
我们不得不从高高的台阶上直接跳到路基上~
[attach]3771541[/attach]
水牌留个影~5619/20和5633/34套跑的~
还是喜欢以前的挂着的水牌~
[attach]377153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2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1:24 编辑
走到列车尾部~还在隧道内。关村坝车站是著名的隧道车站。当时整个车站的平地都是炸出来的,十分不易。现在车站成都端还有很长一段在关村坝车站隧道内。
[attach]3771556[/attach]
关村坝车站隧道是双线隧道……不是很长……我们当时竟然没有穿过隧道,一睹关村坝隧道的真容,有点遗憾……
这里剧透下,关村坝车站是有3条股道的,1条正线,2条站线……至于另一条站线的位置,过会儿揭晓。
[attach]377155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3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0:27 编辑
关村坝车站的站牌。这里是电影《观音山》的取景地。当时电影里“观音山”的站牌就是在这块上贴了纸……现在似乎都还能看见些胶水的痕迹。[attach]3771574[/attach]
下面这图就是电影剧照……山寨的可以啊……
上文提到的弯道车站……这半径是有多小啊……可以想象下我们在车上直接跳到路基上的难度了……
[attach]3771575[/attach]
这侧是成都端的方向……站台大约只有6节车厢长……
[attach]377157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3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1:58 编辑
车站昆明端附近又出现一个隧道……关村坝三线隧道。于是各位懂了吧~关村坝的第三条站线一直隐藏在山体里……
站线从关村坝隧道内就已经出岔,一直延伸到车站快结束时……
关村坝隧道加上关村坝三线隧道的话,长度已经超过了成昆第一隧,沙木拉达隧道。
[attach]3771585[/attach]
隧道内的三线一处隧道,就和正线汇合……这张可以很清楚的看清关村坝车站的3条股道。
3线隧道是1996年修的,弥补了关村坝车站股道少的不足。
PS:随便感叹下身后的山……我们下车后就没看到过山顶……一直在云雾中
[attach]3771584[/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3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3:06 编辑
这个区间隧道只有4座——但都是长隧道……最短的一座也有1400余米。[attach]3771629[/attach]
关村坝车站前方就是白熊沟隧道,长1864米。按照计划,我们沿着大渡河边路况良好,风景优美的水泥公路S306前进。
[attach]3771632[/attach]
最后回望一眼美丽的关村坝车站~
[attach]3771630[/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3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3:13 编辑
啊咧……说好的路况良好的省道去哪儿了呢……一观察才发现……竟然是道路施工,尼玛什么人品,碰上这事儿了。
[attach]3771638[/attach]
能见度极渣……之前刚下过大雨的样子……
右侧能看见一会儿要走过的路……
[attach]3771637[/attach]
抬头一看……什么落差啊……OMG……根据GE,还有两个村子在山顶……
据说是与世隔绝,那里的孩子梦想是看一眼火车……尽管就在脚底下……
[attach]377163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6 19:53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6 23:23 编辑
走着走着……前方……卧槽,这掉下来怎么办……[attach]3771639[/attach]
这就是大渡河峡谷……哎,照片似乎完全感受不到现场的气氛啊~
[attach]3771640[/attach]
卡片机上似乎有全景功能……拿来试一下……大渡河刚好在此转弯。
[attach]3771641[/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0:38 编辑
边上的一条山沟,望不见头……
[attach]3771763[/attach]
这就是我们走的路……一路都是落石预告,还要时不时的躲闪超速行驶的巨型工程车。
[attach]3771764[/attach]
细细一看,边上的峭壁上碎石随时会滚落……而且之前还刚下了雨……
[attach]3771762[/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0:50 编辑
走着走着,看到一块“爆破告示牌”……正要拍照,一个工作人员大吼,赶紧跑过去,不要再这里停留……
于是开始没命的往前跑……跑出危险区域后,往后看看……似乎已经进行过爆破了,正在清扫事后。
[attach]3771767[/attach]
路边随处可见这种石头……而且还很新鲜,刚掉下来不久……
有攻略说可以戴个安全帽……我看,比起安全帽,还不如去攒点人品吧╮(╯▽╰)╭
[attach]3771768[/attach]
白熊沟电站附近,有个小岩洞,汽车在里面交汇~
[attach]377176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1:30 编辑
此处的大渡河波涛滚滚……[attach]3771788[/attach]
不过能看到这样的告示牌,也能让人会心一笑。
不仅有“伤不起”,还“祝你平安”……感觉是要送别啊……
应该是"注意安全"好吧……
[attach]3771812[/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1:47 编辑
于是到了白熊沟。这是S306跨白熊沟的桥,前方有一个单车道的山洞,洞口有人值守。
[attach]3771818[/attach]
与此同时,成昆铁路也在白熊沟重见天日。她用一座桥的形式跨越了白熊沟。桥的左侧是长3008米的李子湾隧道,右侧是长1864米的白熊沟隧道。白熊沟是著名的户外探险目的地,有不少驴友选择沿沟徒步旅行。
[attach]377181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1:54 编辑
头顶的巨石依然危险……各种裂缝……
[attach]3771820[/attach]
远处的山头仍然朦胧……能见度似乎越来越糟了
[attach]3771821[/attach]
这……这个奇葩的石头是肿么回事儿~
[attach]377181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2:09 编辑
前方出现了不得了的事情……道路被封锁了,一辆一辆工程车在往地上倒渣土……
应该是为了抬高路基。
[attach]3771824[/attach]
然后,这货开始推平土堆……ORZ
[attach]3771825[/attach]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大型机械在身边作业……
大约20分钟后,地面终于搞定,我们和后面的车辆陆续被放行~
[attach]3771823[/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0:30 编辑
唔……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渡槽……仔细一看,下面正是成昆铁路。
这里应该是位于老昌沟隧道(左)和李子湾隧道(右)之间吧。
这里看来是后来增加了防护,把露天部分都盖起来了,防止落石和水流冲刷。
[attach]3771837[/attach]
竖起来看……上面的山高不见顶……
泥石流渡槽的宽度很大,为了建造,还削掉了部分岩石。
[attach]377183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3:56 编辑
路上又遇到第二次断路施工……这次是一个挖掘机把混凝土丢到挡水坡里区……CAT……卡特彼勒的说~[attach]3771858[/attach]
再等下去要影响到行程了……我们看准时机,从挖土机下方穿了过去……回头看看,汽车还在那里老实的排队呢~
[attach]3771857[/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4:16 编辑
河边出现了一块像拳头?/鱼头?的大石头……是从山上掉下来的呢,还是以前和山体连在一起,后来被路隔断的呢?
[attach]3771860[/attach]
石头的存在应该有很长的历史了,上面居然还架着电线。
[attach]377185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0: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4:58 编辑
绕过那块巨石……眼前终于是横跨老昌沟的一线天桥了,这也是今天主要的目的之一。
一线天石拱桥位于成昆线北段,在关村坝和长河坝之间,跨越大渡河支流老昌沟。桥址地质,沟底为冲积漂石土、卵石土、夹砾石土、粉粗砂,总厚度达25米以上;两侧沟壁为震旦系灰岩,岩层局部形成平缓褶曲,节理发育,石质坚硬。本桥孔跨54米,是我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全长63.14米,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全桥总圬工量1600多立方米,各类拱石计4930块。拱石从乌斯河至毛头马一带沿大渡河采集的花岗片麻岩加工而成,与附近山石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观。——度娘百科
当时建桥时因为运输困难,最后就地取材,用石材建成了这座跨度54米的铁路石拱桥。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工程仅用了99天。
几年前,在老桥外面又加了一层新的保护(说实话好难看!)。
[attach]3771865[/attach]
下面这张资料图片是刚建成时候的一线天桥。可以清晰看见隧道口。
资料图片
正好来车……SS3+SS4……只有俩机车
[attach]3771864[/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6:17 编辑
这是一线天桥周边的风景。河对岸垂直的山崖……
[attach]3771983[/attach]
这是S306公路桥,我们就是从这里走来的。
[attach]3771982[/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6:38 编辑
现在的一线天桥的全貌~
[attach]3772007[/attach]
从正下方看一线天桥,可以明显的看到老桥。新桥只是在外面加了一个壳,并没有直接附在老桥上。
[attach]3772008[/attach]
这个角度还能看清老桥上的字……
[attach]3772006[/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7:28 编辑
继续向前行走,前方是一座新建的飞水崖大桥。当时花了不少时间才弄清状况:S306因为前方的深溪沟电站的修建被迫改线,从山崖中通过。而新建的飞水崖大桥是这个改线工程的一部分……
深溪沟工区段省道306线全长5.2公里,由一个交通洞和两端的深溪沟大桥(214m)和飞水崖大桥(159m)组成,是目前四川隐藏在山体中最长的省级公路。其中深溪沟隧道全长4.36Km,净空限界采用9m×5.3m。另有四条支洞分别为泄洪洞进口交通洞(356m)、上坝交通洞(255m)、泄洪洞出口交通洞(141m),雪区出口通风洞(约300m)。
[attach]3772026[/attach]
原先的S306是陪伴着铁路,在大渡河边行走的~
非常有气势的大桥,下面大渡河水惊涛拍岸
[attach]3772013[/attach]
前方就是深溪沟电站了……仔细看,可以在照片正中偏上的位置看到长河坝车站昆明端的深溪沟隧道的洞口。
然后我们竟然没有去长河坝车站!!……当时脑子一定是抽了……
[attach]3772012[/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9:58 编辑
我们正发现隧道有近5km长时,有个过路黑车上来揽客……刚好脚走的累了(差不多10km的破路)
黑车穿出隧道,通过了灰常高的深溪沟大桥后,沿老的S306向汉源县乌斯河镇前进。
S306的路况要让人如何吐槽!……路边竖着大大的告示牌:病害路段,请小心驾驶……尼玛知道病路段还不修??
[attach]3772030[/attach]
这种路况下……照片糊了不完全是我的责任吧……
这里有幸同时拍到了黑区沟一号隧道和黑区沟二号隧道的洞口以及连接在中间的桥。
长河坝车站到黑区沟一号隧道之间,有两座隧道,叫雪区二号隧道和雪区三号隧道,它们之间由一座短桥连接,但包括短桥和所跨河流在内,全部是在隧道内部的,这也就是成昆线跨“地下河”的位置。
[attach]3772032[/attach]
老照片,现在由于深溪沟电站截流,水位大大上升,没有以前的气势了~
今朝流下幸福汗留得长龙舞万年,革命红心英雄胆劈山斩水敢胜天
[attach]3772063[/attach]
刚才为什么说幸运呢……从这里可以看到黑区沟一号隧道上方有几条巨大的边坡防治柱,号称当时第一,故上面书写“天下第一柱”(整修过了么,我照片找了半天,只有淡淡的痕迹)。对面的黑区沟二号隧道上书“世上无双壁”,同样壮观。
[attach]3772031[/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1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8:33 编辑
黑车继续前进~这是后来补修的乌斯河棚洞~紧贴着S306[attach]3772070[/attach]
不一会儿黑车就到了汉源车站,汉源车站原名乌斯河车站,是雅安唯一一个快车停靠的火车站(还有一个是只有慢车的长河坝)。
因为时间还早,决定不顾脚酸,抓紧时间去看一看大渡河铁桥。
车站附近这个垃圾箱挺有民族特色的……
[attach]3772068[/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4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18:49 编辑
我们走出车站,继续沿着公路前进。不过公路似乎不大给力,越来越高了……这是从山上俯瞰汉源车站的站房……一个没有站前广场的车站,只有块黑车停留的停车场。往汉源县城的中巴停在稍高的汽车站里(我能再吐槽杭州不把汽车火车站放在一起么……),乘客换乘还算方便。
[attach]3772100[/attach]
这坑爹的路越爬越高……这像是通向过江铁路桥的路么……
这里看出乌斯河站选址也很不易,周围都是如此高山。
[attach]3772101[/attach]
往南望去……远出的山顶还有积雪的说……
[attach]377209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5:25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0:47 编辑
路越来越高了……无力爬山了……
[attach]3772153[/attach]
这个角度看车站反而更加清晰呢……停在站内的调机机车和货列
[attach]3772106[/attach]
这张上还可以看清成昆从北边过来的路线。最右边的洞口是黑区沟二号隧道的洞口,之后就是像走廊一样的乌斯河棚洞。
[attach]377210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7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2:00 编辑
经过了大半个小时的跋涉……终于看到了铁桥真容……早知道就再叫一个黑车了……成昆铁路大渡河桥全长445.126米,主跨144米,采用菱形钢衍梁结构,其余9孔采用32米跨度的钢板梁。
建设时全部设计成8吨以下的零件运至工地后组装。
[attach]3772131[/attach]
桥的两侧有武警把守。行人可在两侧预留通道内行走。一旦来车,守桥武警会按响电铃并吹哨加以提示。
[attach]3772130[/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7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0:53 编辑
呼哇~终于踏上铁桥了~大渡河三个字威严而庄重。
[attach]3772155[/attach]
站在桥的昆明端回望,可以看见乌丝河隧道的洞口。注意是乌丝河隧道,而不是乌斯河……我也很费解,为什么当地叫乌斯河,车站也叫乌斯河,隧道却变成了乌丝河……
[attach]3772154[/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8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1:43 编辑
站在大渡河上方望着下游……大渡河沿着这里奔流下去,先是汇入岷江,再汇入长江……然后直到东海~
同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感受~
[attach]3772173[/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8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2:33 编辑
过了大渡河桥,沿着河边的村子往里走,尽头便是利子依达遗址了。利子依达事故是中国铁路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事故……如果不清楚这个事件,希望大家能静下心看完下面的文字。
可以结合我下面的GE地图……
1981年成昆铁路列车坠桥事故,是1981年7月9日发生在中国成昆铁路的一起严重的旅客列车意外事故,造成超过200人死亡或失踪,也是中国铁路历史上旅客伤亡最为惨重的事故。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许,大渡河支流利子依达沟爆发泥石流,把沟口的17米高、百多米长的利子依达大桥冲毁。
7月8日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42次直快旅客列车,在7月9日凌晨1时27分,正点到达距成都296公里的苏雄站,1时35分车站发出发车信号,但列车尚未出站车站突然断电,此事曾引起司机注意 ,但最终决定仍按常规运行。
1时41分,442次列车在尼日站与成都开往金江站(今攀枝花站)的211次快车交会之后,由尼日站开出。一分钟后,尼日站向前方乌斯河(今汉源站)站为442次列车报点期间发现电话中断,线路不通,无法联络。1时45分,列车开上大渡河右岸,以时速40公里速度驶进奶奶包隧道,在转过隧道曲线之后,列车司机王明儒忽然发现隧道出口的山沟旁的护路房倒塌,以及看不到前方利子依达大桥铁轨的反光,立即施行紧急制动。由于从隧道通往大桥的路段是下坡段,坡度达14‰,列车未能在桥面中断位置前停下。1时46分,两台东风3型柴油机车、13号行李车、12号邮政车及3辆客车车厢(9至11号)从桥坠下,其中机车及11至13号车坠入大渡河中,9号和10号车则掉在岸边,8号硬座车厢在桥头的隧道内被强大的冲击力撞出钢轨,翻覆在隧道口外。
结果
事件共造成240多人(包括机车内的4名列车长)死亡或失踪,成昆铁路运营中断超过半个月。
事后
有关方面在事故原址修建临时铁路桥,并于奶奶包隧道入口旁修建新的利子依达隧道。临时铁路桥于同年7月24日恢复通车,至1984年5月新隧道开通后停用及拆卸。新隧道位于沟口地底,避免了日后发生的泥石流对途经列车的威胁。
原有的奶奶包隧道事故后废弃,其铁轨和路枕被拆除;而剩下的利子依达大桥桥墩则仍屹立至今。
——from Wikipedia
[attach]3772178[/attach]
30多年过去了,利子依达大桥的桥墩仍然站立着,诉说着历史。
[attach]3772190[/attach]
已经废弃的奶奶包隧道的成都端口,以及被拆除的利子依达大桥。
[attach]3772189[/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8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2:50 编辑
这是利子依达沟上游的方向……当时泥石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现在的利子依达隧道就是沿这座山划出一个弧形通过。
[attach]3772202[/attach]
可以看到桥墩已经少了两只……都是在30多年前被冲毁的。
[attach]3772200[/attach]
这是成都端的路基……现在上面已经住了人家……
[attach]3772201[/attach]
现在看上面的wiki,那趟南下的快车真的很幸运,成为最后一趟通过大桥的列车,如果一晚点,那碰上的可是这车了。
不过再想一下,如果是南下快车碰上了,还不一定会造成惨剧,毕竟有14‰的大上坡和直线线路这两个对停车和瞭望距离极其有利的因素在。
另外,当时442次的司机实在很伟大,如果不是最后关头拉了紧急制动,在这么大的下坡情况下,整列车都有可能进入大渡河。另外,北上的列车前面还有1个XL,一个UZ,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8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2:58 编辑
由于天色变暗和饥渴劳累,决定不进奶奶包隧道一探究竟了,原路返回。
这就是建在老线路路基上的村子……村子里到处可见枕木、孩子和狗╮(╯▽╰)╭
村里的干到就是原先铁路的路基。
[attach]3772209[/attach]
再次要踏上大渡河桥。桥这旁是甘洛县,隶属于凉山州。对面就是雅安的汉源县。
甘洛原名呷咯,后因为生僻字改名。甘洛的彝名全称叫“甲谷甘洛”。“甲谷”意为矮山或坪坝地区。“甘”是指甘氏彝人。“洛”是指河谷地带。
[attach]3772208[/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9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3:12 编辑
踏上桥还没多久,武警的哨子就响了……抬头一看,啊哈,成都端来车。我们俩说实话都没在正线上碰过车,赶紧逃到最近的避车洞里去了……
然后一看当地人……真叫那个不紧不慢……就在车到面前才钻进去……
没手台,看了下时刻,应该是贵阳开往攀枝花的K9463……一个要开30个小时的管内快速…晚点中
[attach]3772212[/attach]
近距离列车经过还真有气势啊……不仅带来强大的风,还有细细的水滴!(至于是什么水,大家应该不需要我解释了吧{:soso_e119:})
不过还是要庆幸这只是列红皮车,不能往外丢东西……因为一路上亲眼见到不少开车时候直接往下丢吃完泡面、丢易拉罐的人……{:soso_e136:}
[attach]3772213[/attach]
回到了汉源的地界……又来了一红皮……这姑且是成都开往昆明的K113。
[attach]3772211[/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49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7 23:23 编辑
不知走了多少路……我们从一个铁路货场穿过,再步行了好久好久,终于看到汉源的站牌了……
[attach]3772216[/attach]
以及站台……依山傍水的站台
[attach]3772217[/attach]
于是直奔餐馆……从9月30日出发就没有好好吃过东西了……
这是当地的名菜XXXX(隧道名称都记得,菜名居然忘了,Orz)……
[attach]3772218[/attach]
吃完后就到了汉源的候车室……这也是旅途中第一次安安稳稳的候车……不过车晚点了十分钟……
[attach]3772215[/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7 19:50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4:01 编辑
汉源——普雄这段旅程在K165上度过……本来准备第二天成5619慢车……既然行程改变了,那就这样吧
分享几个这段旅途的看点……下次有机会可以再去看看。
成昆铁路自汉源站开始,已经在为翻越全线最高的小相岭做准备,线路最大采用16‰的加力坡。
从尼日站开始,成昆线和大渡河分道扬镳,沿着牛日和逆流而上。
[attach]3773126[/attach]
凉红明洞,位于凉红站,是一个双线明洞,长60米,是成昆线上最大的一个泥石流导流槽。雨季时尤为壮观。
凉红车站旁的勒古洛夺沟弯弯曲曲长18公里,沟中乱七八糟地堆积着3亿多立方米泥石。只要每小时降雨40毫米,就可能诱发泥石流,仅1981年以来就爆发了4次,危害极大,1987年10月造价700多万元的迄今成昆线投资最大的防洪工程。
[attach]3773129[/attach]
埃岱谷架桥,用了少见的板凳形桥墩。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00:07
后半程中,成昆线也是一直按尽量用足16‰加力坡的原则往上爬,中间数次跨越牛日河。
[attach]3773134[/attach]
这是牛日河四号桥……资料图
这是成昆正线上的第一个展线——乃托展线。大家从资料图也可以看出上中下层之间的高度差。
这是我自制的线路图……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虽然经过时外面漆黑一片,不过对线路情况还是有所了解,毕竟都是些400~450米的小半径曲线隧道,脑补下还是可以的吧~(波洛隧道——成都端,乃托隧道——昆明端)关键的展线隧道是白石岩一号隧道(长C型回头展线隧道,2319米)和白石岩三号隧道(水滴形回头展线隧道,长2340米)
[attach]3773138[/attach]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00:36
本帖最后由 j8417 于 2012-10-29 12:32 编辑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旅程,列车最终晚点到达普雄车站。今天的旅程结束了~
[attach]3773335[/attach]
说起K165次,不免让人想起石亭江大桥遇险疏散乘客的乘务组……至少我那天乘的绝不是那个受表彰的组……
列车运行过程中,乘务员很颓废的和乘客打牌……普雄站到站后把车上的垃圾袋狠狠的砸向站台,垃圾散落一地,而且每个车厢都是,约定俗成一样……这是人做的事儿么~上下车乘客都还在边上,不得不在垃圾中穿行~至少应该轻轻放到站台上吧,和车站的关系有什么深仇大恨啊,基本素质呢……总之这次旅程中对这个车印象比较差了……
====================
后记:
感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帖子发了好久,一方面自己忙,一方面核对拍摄地点、资料及GE地图绘制都花了不少时间,然后今天突然发烧╮(╯▽╰)╭最后几个帖子晚上休息好后来发完……
照片质量受阴雨天影响较大,不咋的,请多包涵~不过与其抱怨天气,还不如感谢老天眷顾,我们一路走来S306在雨水后没有任何塌方……
这集加了不少专业资料……当时走之前做攻略留下的,就一起整合发上来,大家随喜好自己看吧~
同时预告:
第二章:翻越成昆的最高峰
[attach]3773154[/attach]
列车停靠在红峰车站,这个弯道车站是成昆铁路最高的车站。
作者: 杭州-杭州 时间: 2012-10-29 07:08
很有意思,谢谢!
作者: 小散 时间: 2012-10-29 08:53
先顶!空下来了仔细研读!
作者: jason 时间: 2012-10-29 09:58
又是一枚重磅!!!先来顶帖道贺……
作者: sx198 时间: 2012-10-29 11:20
先顶,太好了
作者: ``梦幻ヘF1﹎ 时间: 2012-10-29 13:08
j8417 发表于 2012-10-27 19:48 
过了大渡河桥,沿着河边的村子往里走,尽头便是利子依达遗址了。利子依达事故是中国铁路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 ...
这图画的不错
作者: ``梦幻ヘF1﹎ 时间: 2012-10-29 13:21
牛贴 鉴定完毕!
作者: 亚行天下 时间: 2012-10-29 13:32
上课时手机发现大片已经上映了,中午果断乐滋滋地回寝室欣赏了~ 西南景色甚美~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13:34
亚行天下 发表于 2012-10-29 13:32 
上课时手机发现大片已经上映了,中午果断乐滋滋地回寝室欣赏了~ 西南景色甚美~
呵呵~感谢支持……专心上课哦~
作者: k47 时间: 2012-10-29 13:43
本帖最后由 k47 于 2012-10-29 14:35 编辑
{:soso_e179:}LZ让我回想到了去年在成昆线的情景,无敌的好片,赞!先回再慢慢欣赏,看来以后运转可以叫上LZ了
作者: 小散 时间: 2012-10-29 15:38
看完了,真心很佩服LZ哈!出去玩大家都会的,能把玩的行程记录的如此详细,我想LZ是数一数二的,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编辑这样的帖子啊!LZ太强大了,不顶不行哈。。。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包隧道”——这个奇怪的名字!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16:01
小散 发表于 2012-10-29 15:38 
看完了,真心很佩服LZ哈!出去玩大家都会的,能把玩的行程记录的如此详细,我想LZ是数一数二的,这得花多少 ...
边上原先似乎有个村子叫奶奶堡村……然后谐音过去了?难道是命名人比较不和谐?
作者: 315宇通 时间: 2012-10-29 17:11
大片
作者: 315宇通 时间: 2012-10-29 17:13
本帖最后由 315宇通 于 2012-10-29 17:30 编辑
LZ居然坐上了伟大的K165!火车头奖杯+一等功+感动中国,你坐的K165居然和那个表彰的组完全两样!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19:55
315宇通 发表于 2012-10-29 17:13 
LZ居然坐上了伟大的K165!火车头奖杯+一等功+感动中国,你坐的K165居然和那个表彰的组完全两样!
是的是的……落差太大了……不过这车也不是因为平常服务好获奖的……
不过那个事大部分乘务组碰到了,应该都会做出类似举动的吧,有点职业的本能在里面了,就像吴斌事件一样。当时乘客配合听从指挥也是关键一环。
作者: syita 时间: 2012-10-29 20:59
一直向往着运转成昆、鹰厦这种线路……
作者: 315宇通 时间: 2012-10-29 21:18
j8417 发表于 2012-10-29 19:55
是的是的……落差太大了……不过这车也不是因为平常服务好获奖的……
不过那个事大部分乘务组碰到了, ...
原来列车组的那个王巧芬会不会不去当列车员了,去TDB当高层?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21:27
315宇通 发表于 2012-10-29 21:18 
原来列车组的那个王巧芬会不会不去当列车员了,去TDB当高层?
这事儿咱就管不着了~
其实乘务员打打牌也可以理解,但往站台上砸垃圾就有点过分了~
作者: pop1433 时间: 2012-10-29 21:35
活生生的图文并茂,让我这种只会发图的人情何以堪。看这个帖子的时候,对于不是很正宗的铁路迷的我,觉得看完之后大脑有点缺氧,因为要把文字和图片联系起来然后去理解,还是有点费脑。。。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29 22:04
pop1433 发表于 2012-10-29 21:35 
活生生的图文并茂,让我这种只会发图的人情何以堪。看这个帖子的时候,对于不是很正宗的铁路迷的我,觉得看 ...
作为一个伪车迷或是说低阶的车迷,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呢~那个GE地图,我做攻略时花了近10天才对照资料全线描出……不过我似乎对桥隧路名称比较敏感,见过一遍就不大会忘了,相反,那些菜名居然一个没记住……
如果一点说明都不加的话,就变成流水账了……大家都一头雾水,看到后面肯定会没意思,还不如慢慢讲解来的有意义,自己下次也可以通过这里回想起当时情景。
作者: 萧爷 时间: 2012-10-30 08:43
终于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实在是精彩纷呈呐
作者: shen02323 时间: 2012-10-30 09:02
对于这种大片,看几遍都不会看腻,太好看了。
作者: 空谷回声 时间: 2012-10-30 09:20
长见识了,以后也要走一遍成昆线{:soso_e179:}
作者: 315宇通 时间: 2012-10-30 17:19
j8417 发表于 2012-10-29 21:27 
这事儿咱就管不着了~
其实乘务员打打牌也可以理解,但往站台上砸垃圾就有点过分了~
是啊,有些绿皮车列车员都不会这么干
作者: zxqtnt 时间: 2012-10-30 22:12
于是直奔餐馆……从9月30日出发就没有好好吃过东西了……
这是当地的名菜XXXX(隧道名称都记得,菜名居然忘了,Orz)……
我记得 那个好象是坛坛肉 前面那个貌似是豆花饭 为啥我只记得这个了
作者: 雷峰夕照 时间: 2012-10-30 22:19
j8417 发表于 2012-10-24 22:34 
九里车站到了……一个标准的小站……这站上车的人开始减少。毕竟这里出发的人前往成都方向更常见。
额,座椅下方挤满了人,这个是什么概念哦,哈
作者: 雷峰夕照 时间: 2012-10-30 22:20
j8417 发表于 2012-10-24 22:34 
在进入百家岭隧道前通过的一处近年来新修建的棚洞。
棚洞是明洞的一种,明洞在预防坍方、落石、滑坡、泥石 ...
棚洞极像是个高架站台么。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30 22:40
雷峰夕照 发表于 2012-10-30 22:19 
额,座椅下方挤满了人,这个是什么概念哦,哈
就是座位下方可以躺进去两三个人……╮(╯▽╰)╭尽管地上都是各种垃圾~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30 22:41
zxqtnt 发表于 2012-10-30 22:12 
我记得 那个好象是坛坛肉 前面那个貌似是豆花饭 为啥我只记得这个了
看来带上你还是很有用的(笑)……
好像这两个菜是叫这名字……
作者: j8417 时间: 2012-10-30 22:45
雷峰夕照 发表于 2012-10-30 22:20 
棚洞极像是个高架站台么。
棚洞就是半敞开的隧道啦~一侧是山,一侧是柱子……其实还有很多明洞的,就是外侧完全开放,形状如同字母“Γ”,只有一个天棚,可惜照片里拍不到呢~
作者: HZBOYY 时间: 2012-10-30 22:53
看了近一个小时 着实佩服LZ
欢迎光临 开云电子官网开云(中国)官方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